化学需氧量,简称 COD,占据着污水厂的核心地位,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“污染度量尺”,能直观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。平日里,大家常说的进水浓度不行啊,一般都是在说 COD 。它究竟是什么?从何而来?指示意义?危害?去除方法?控制策略?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通俗地探讨一下 COD 。
COD 是什么
标准解释: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,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,所消耗的氧化剂量。它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,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、亚硝酸盐、亚铁盐、硫化物等,但在污水厂中,主要是指有机物。化学需氧量越高,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越高。
我的解释:可以把水中的 COD 想象成一个房间里的灰尘。
COD 就像是用来衡量房间里灰尘量的一个数值指标。在污水处理领域,它专门负责衡量水中还原性物质(主要是有机物)的多少,就如同这个数值能准确告诉我们房间里灰尘到底有多少一样。
处理水样时用的强氧化剂可以像吸尘器一样。吸尘器会把灰尘都吸走,而强氧化剂在水样里的作用就是去氧化那些还原性物质。吸尘器吸走的灰尘越多,说明房间里灰尘越多。同样的,强氧化剂消耗得越多,就表明水中的还原性物质,尤其是有机物越多,也就是 COD 值越高。
通过描述,可以看出,COD是一个综合的指标,并不是指具体的物质污染,所以你在网上看到的COD去除剂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。
COD 主要来源
生活污水:居民生活排放的粪便、厨余废水、洗涤剂等,含大量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油脂。
工业废水: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含高浓度 COD 的废水。如,造纸工业中,印染行业的废水,食品加工行业,如酿造、肉类加工等。
农业污染:养殖场废水,畜禽粪便、农药残留及化肥径流。
自然与城市径流:雨水冲刷地表腐殖质、垃圾渗滤液。
COD 指示意义
衡量水质污染程度:作为一个关键的水质指标,能直观反映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综合状况。通过对比不同水域或同一水域不同时期的 COD 值,可清晰了解水质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。
评估污水处理效果: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通过检测进水、处理过程中及出水的 COD 值,可准确判断污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,衡量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处理效率。
反映有机物含量:COD 值与水中有机物含量呈正相关,高 COD 值意味着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,可能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,如消耗水中溶解氧,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。
指示潜在污染风险:若某区域水体 COD 值突然升高,可能暗示周边存在新的污染源,如工业企业违规排放、生活污水管网泄漏等,提醒相关部门及时排查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。
COD在污水厂的核心作用
工艺运行指导:当C/N<4时需投加乙酸钠等碳源以保证反硝化。
异常预警机制:COD突增可能预示工业废水冲击,需启动应急调节池或投加 PAC 强化混凝。
工艺设计依据:污水厂在设计处理工艺时,需根据进水 COD 浓度及预期的出水 COD 标准,确定合适的处理流程和工艺参数。
运行管理指标:通过实时监测 COD,可及时调整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,如曝气量、水力停留时间、污泥回流比等,确保污水厂稳定高效运行。
COD 过高及过低的危害
COD 过高的危害:
对水体生态的影响:高 COD 的污水排入自然水体后,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,导致水体缺氧,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因窒息而死亡,破坏水体生态平衡。同时,一些难降解有机物还可能在水生生物体内积累,通过食物链传递,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。
对污水处理厂的影响:若污水厂进水 COD 过高,超出处理工艺的承受能力,会导致微生物代谢失衡,活性污泥膨胀,处理效果恶化,出水水质不达标,甚至可能造成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瘫痪。
COD 过低的危害:
微生物营养不足:对于生物处理工艺,COD 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主要营养源。如果进水 COD 过低,微生物缺乏足够的碳源,会导致微生物生长缓慢,活性降低,影响污水处理效果。
处理成本增加: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处理效果,当 COD 过低时,可能需要向污水中添加额外的碳源,如甲醇、乙酸钠等,增加了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。
COD 检测标准
COD常见检测方法有两种,GB 11914 - 1989《重铬酸盐法》和 HJ/T 399 - 2007《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》
重铬酸盐法
优点:准确性高、是经典标准方法,适用范围广,抗干扰能力强。
缺点:分析时间长,试剂消耗大、部分有毒害,操作复杂、对人员技能要求高。
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
优点:分析速度快,试剂用量少,操作简便。
缺点:准确性相对低,适用范围较窄,对仪器依赖性强。
COD去除的技术路径
物理法(沉淀池、气浮池、滤池)
沉淀:通过自然沉淀或添加絮凝剂,使水中的悬浮有机物沉淀到水底,从而去除部分 COD。例如,在初沉池中,较大颗粒的有机物可依靠重力沉淀下来。
气浮:气浮工艺通过向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,使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气泡附着,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,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至水面,实现固液分离。而许多 COD 是附着在悬浮颗粒上的,随着悬浮颗粒去除。
过滤:采用砂滤、膜过滤等方式,拦截水中的悬浮物和部分胶体有机物,降低 COD 含量。如超滤膜可有效截留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。
化学法(药剂投加)
混凝法: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剂,如聚合氯化铝、硫酸亚铁等,使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,通过沉淀或气浮分离去除,从而降低 COD。
氧化法:利用强氧化剂,如臭氧、过氧化氢、二氧化氯等,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或二氧化碳和水。例如,臭氧具有强氧化性,能快速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,破坏其分子结构,实现 COD 的去除。
生物法(生化池、厌氧反应器、膜)
好氧生物处理: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,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。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。在活性污泥法中,曝气池中含有大量活性污泥,其中的微生物吸附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,实现 COD 的去除。
厌氧生物处理: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。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,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气体。如,在厌氧反应器中,复杂有机物先被水解为简单有机物,再被产酸菌转化为有机酸,最后由产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,从而大幅降低 COD。
COD的控制策略
水质监测与预警: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,实时监测进水和出水的 COD 值,设置合理的 COD 预警阈值。
优化工艺运行参数:根据水质变化和处理效果,灵活调整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。当进水 COD 升高时,可适当增加曝气量,提高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性。延长水力停留时间,使有机物有更充分的时间被分解。调整污泥回流比,保证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性能。相反,当进水 COD 过低时,可减少曝气量,避免过度曝气导致微生物内源呼吸加剧。降低污泥回流比,防止污泥老化。
加强预处理:对于高浓度 COD 的工业废水,在进入污水处理厂前,要求企业进行有效的预处理,降低 COD 浓度,使其达到污水厂的接纳标准。
应急处理措施:当污水厂遭遇突发的高浓度 COD 冲击时,应具备应急处理能力。可设置应急调节池,将高浓度污水暂时储存起来,然后均匀地排入处理系统,避免对处理工艺造成瞬间冲击。
动动小手-点赞-关注